AI教育評價應用: 看熱鬧也要看門道!!

AI應用在教育上, 這幾年可以說是眾聲喧嘩, 各種軟硬體致力於透過人工智慧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率, 或者是更有趣的學習歷程, 目的不外乎希望提高學習動機和熱情, 這個很關鍵, 學習動機夠強, 結果更佳, 你看孩子們玩電玩破關的效率有多高~

舞台上很熱鬧, 但舞台效果的最好呈現, 是動態調整的強大的後台團隊, 包括了燈光, 音樂, 音效等等, 因此AI的教育應用, 不只是熱鬧, 而是整個體系可以為教學者或者學習者本身提供一個最佳的動態調整, 何時該進場干預(Intervention)? 何時該獎勵 (Motivated)? 這樣的動態調整用孔夫子的話就是<因才施教>, 這應該是AI在當代應用在教育上最了不起的事情! 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 有效率的教學評價體系如何幫助老師的教學, 如何幫助學生真正的和自己賽跑!

評價體系有幾個不同的面向來做交叉運用:

  1. 形成性評價:透過互動式探索學習,過程中系統將實時收集學習資料並進行歸納分析,幫助學生瞭解學習的進程及教學者依據學生薄弱的部分進行干預輔導。
  1. 總結性評價:每個課程一定都有清晰的學成目標,系統能夠就整個的學習過程提供各方面資料,學生依自己的學習步調完成學習目標,以自身為中心清楚掌握完整的學習狀況與成果。
  1. 定性評價:定性評價是根據評價者對評價物件平時的表現、現實和狀態或文獻資料的觀察和分析,直接對評價物件做出定性結論的價值判斷,例如:評出等級、寫出評語等。定性評價強調觀察、分析、歸納與描述,利用專家的知識、經驗和判斷通過記名表決進行評審和比較的評價方法;

    在教育的場域中, 可以說比較重視教學現場, 學生對於人, 事, 物(教材)的反應, 教學者可以給出相對主觀和經驗型的評價, 比如期末報告最常看到的, OOO在化學課上心思細膩, 分組活動有領導力等等, 有些難以量化的個人品質, 個性和特色, 確實需要結合包括行為學, 教育學和心理學來提出評估。
  1. 定量評價:定量評價是採用數學的方法,收集和處理資料資料,對評價物件做出定量結果的價值判斷,如:模糊數學的方法,運用教育測量與統計的方法等,對評價物件的特性用數值進行描述和判斷。強調數量計算,以教育測量為基礎。具有客觀化、標準化、精確化、量化、簡便化等鮮明的特徵。

以英語學習為例, 教學評價有助於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的進步和成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保持並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有助於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回饋資訊,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行反思,不斷提高教學水準和專業能力;有助於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及時瞭解英語課程的實施情況、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和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不斷改進教學管理,推進課程實施,提升課程育人品質。

比如, 不同的曲線代表了不同的學習歷程, 學生正在經歷某一個文法或詞彙的難點, 同時也可以看到學生在解問題的時候, 是階梯型的關卡突圍? 還是歷經前期的困難(高度抗壓)而後期起飛, 教師或者爸媽應該就有更好的邏輯和方法, 工具來培養孩子; 當然系統本身能否做到<動態調整>至關重要, 這一章下回分解~

延伸閱讀

英文閱讀高手的養成之路–閱讀入門到閱讀流暢的六個階段

我的閱讀流利度是 110 WCPM, 那你的呢?

作者:趙金玲(Eileen)

現職:
卡內基教育集團 (Carnegie Learning)旗下Fast ForWord 大中華區副總經理
經歷:
台灣雙擊 (DoubleClick) 行銷總監
奧美互動 (Ogilvy One) 客戶總監
緯育公司 (Wiedu) 行銷總監
台灣經濟研究院 文創產專案行銷組顧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