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動創新,先從建立共同語言開始

“什麼叫創新?跟創意有什麼不同呢?”在講授創意與創新相關的課程的時候,作者總是會在一開始的時候,詢問大家這個問題,在此時總是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總結一下大家的答案,大致有三個比較常提到的說法。有人說創新是形容詞,例如,哇!這真是個很創新的鋼結構設計,這時候「創新」指的新奇、特別;有人說創新是動詞,例如,我們要創新現有商業模式,這個時候創新指的是有大幅改變或者是破壞的意思;也有人說創新是名詞,例如,我們把鈦合金等難以焊接、沖壓成型的管件產品的生產加工技術,加以優化就是創新啊,這個時候創新指的是新穎的產品與技術。可想而知大家對於創新有很多種不同的看法。更不用說,大家對於創意的看法,亦是非常多元的。

建立共同語言,提升溝通效率

請試著想想,若公司要推動創新,而公司的同仁們對創新的詮釋卻有不同的見解時,企業該如何推動創新呢?若大家對創新沒有共識,沒有共同的語言,這樣子企業在推動創新過程中。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跟問題,而導致事情事倍功半。若有共同的語言,當主管談創新時,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樣一來就可以提升溝通效率。

企業內三種常見的共同語言

一般而言,企業內常見的共同語言,通常有以下三種:

1. 企業所屬行業內的專用術語 (行話)
不同行業間有不同的行話。行話指的是行業內特定專業人士之間的用語,這些用語在溝通過程中逐漸簡化,甚至直接演變成縮寫,而不加解釋。
例如:教育產業的TTQS、高爾夫球的甜蜜點

2.企業自已專屬的用語
因領導者或種種的緣故,所演變出的某句話或某個詞語。這些用語的背後都有故事典故。企業內的夥伴一聽就心領神會,還有些公司為方便,設計許多內部縮寫,也算是企業專屬的用語。
例如:作者在輔導企業開發新事業,找尋新的成長動能時,常會提到”嘴邊肉”三個字,這指的是企業在不大幅改變核心能力,只需稍加延伸,就可掌握的新事業商機。由於新事業開發輔導專案,執行時間少則3個月,常常都持續半年以上,在作者經常提到的情況下,很常也會變成受輔導企業高階主管的共同用語。

3.企業內共同的管理語言
企業內共同的管理語言,通常指的是管理領域內通用的管理術語等。
例如:創意、創新、策略等。

建立共同語言的做法

企業要推動創新,根據上述說明,是要建立共同的管理語言,以下兩種建議做法。
第一種做法:透過「課程培訓/顧問輔導」建立共同管理語言
培訓/輔導是最快能夠建立共同管理語言的做法。邀請老師或顧問來企業授課,透過課程中的教導或顧問輔導的過程,讓同仁們快速建立共同管理語言。
第二種做法:透過「公司讀書會」建立共同管理語言
除培訓外,也可以透過公司讀書會來建立同仁們的共同管理語言。以下是建議雜誌讀書會進行的方式。
1.每月月初,將雜誌分段閱讀,規劃好每天討論的篇章,幫助員工減輕壓力,並且集中討論的焦點
2.每天早上員工運用三十分鐘討論雜誌
3.將人員分組進行討論,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可以參與(4-5組)
4.控制每個人發言時間,才能讓讀書會進行得有效率(1分鐘)

總上所述,要推動創新,要先建立共同的管理語言,可以提昇溝通效率。而透過培訓/輔導或者是讀書會,都是好的做法。

延伸閱讀

公司層級策略展開的分合分流程

如何制定公司的年度營收目標?

撰寫OGSM常見錯誤與建議做法

年度策略規劃使用SWOT分析,您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公司的策略僵化了嗎?該如何找出公司策略僵化的原因?

如何將公司願景轉變成行動

覆盤,將專案的執行經驗,轉變成能力

作者:劉基欽

基欽目前為勉覺創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顧問。
曾多次至美國Innosight、UCLA、SBI引進最新的「創新方法論」。
回台灣在地化後,透過演講、寫作、培訓及企業輔導等方式,
協助台灣與大陸企業推動創新與企業轉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