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看著創業前的一股衝動及滿滿自信的創業家,踏上創業的路上,拼鬥幾年後,存活幾多,不只創業敗北,還要背著銀行貸款負債,從頭再來,委實令人惋惜。
其實他們的創業可以走得輝煌、更成功。
個人有幸從早期青輔會到後來的中小企業圓夢網、微型鳯凰的創業培訓與輔導,至少上千家微型或小型創業者,其中6成的創業者,投入開店創業或網路電商做為投入的行業別。
我想分享幾年以來,從實地觀察及輔導經驗中總結的一些心得,尤其我們看到凡是在這新零售時代中,出類拔萃的創業菁英領袖都有共同的五項特質。
看到失敗原因,除了沒做好創業三本:「本人」、「資本」及「本事」。
本人:未全心投入,大都因斜槓太多。
資本:—沒有做好財務管理或根本沒在做帳。
本事—幾乎以為具備商品、技術、專業度夠,服務再好點,事業就可以成功。
商品、技術、專業好,只是創業的最基本,而不是開店創業成功的最重要關鍵。
開咖啡店的人,總強調自己咖啡多好喝、原料來自哪個專業有機的咖啡莊園的咖啡豆,強調咖啡烘培與煮咖啡的專業與技術—這不是消費者的最基本期待,也是任何競爭對手都應具備的嗎 ?
美容SPA業者比的是手技有厲害,保養品成份及效果好的不得了,設備更是新穎、舒適,基本上也都是消費者應有的待遇。
這裡談的「新零售」,並非是馬雲說的「新零售」。
每個年代消費環境、經營創新及新技術的改變都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從遠古時代,個人種的菜、做的商品自己拿到市集販賣,直到開始有人做承銷,開店在當時的環境來看就是一種新零售;再如,今天受惠手機及雲端技術普及,共享經濟有起色,成就了Airbnb、Uber、Foodpanda 等服務平台。它們也是一種新零售。
根據我 20 年來的觀察,因產品、技術或專業好而已,創業成功者不到一成;因時機及機遇對了而成功者,佔了二三成;除前二項,六七成創業成功者,成為行業的創業菁英,甚至成為行業領頭羊,即我說的新零售創業菁英身上都有 5 項關鍵特質:見識、思維、分享、人脈、膽識。

見識越廣,成功率越高
所謂「異國找經驗、異業找靈感」,常去國外走走,你會發現許多新的商業模式。
這些創新模式不用急著回來就照著做,原因是國外也許消費習慣所成,或者是他們國民收入已達,仔細探索該國的 PESTEL 六個重要因素 : (P 政治 Political、E 經濟 Economic、S 社會 Social、T 技術 Technological、E 環境 Environmental、法律 Legal),台灣是否都符合 ? 或者未來趨勢走向清晰了,才可順水推舟推動。這就是「異國找經驗」;至於「異業找靈感」呢 ? 當有一些成功的創新做法或行銷策略,都能成為用在自己事業的靈感泉源囉 !
所以除你的產品、服務好、專業、技術夠好以外,在開店創業許多專業更要不斷充實,下面我舉 2個圖例分享給大家。
- 開店找點,房租高低不是最重要,而在評估,下圖是可行性評估速成圖。

- 從想開店那刹那起,到開幕應備Know How(開店成功核心關鍵Know How)

接受新思維
有許多創業者,完全聽不進朋友建議,看到整個消費習慣改變,或經營遇到困境卻不願意改變。
舉個實際案例:去年以前,我一直認為 LINE OA裡的集點券很棒,無論什麼業種與業態都可以推動。然而今年我輔導一家早午餐連鎖品牌時,在推動 LINE OA 集點券過程中,所有店長及店員都跳腳了,他們倍感壓力。
連鎖總部負責行銷窗口仍認為那是執行的人還不熟造成,事實證明當交易金額小,點餐或結帳速度要快速時,LINE OA的集點真的不適合了。
當我們願意接受新的思維,見識又廣,自然可創造更大商機。
樂於分享
今年我結識了六堆伙房餐飲連鎖的劉光凱總經理。我知道他的事業推動「五常管理」很成功,冒昧地邀他分享,他一口答應,而且是免費分享。從線上分享的過程裡,我看到一位創業菁英、行業領袖的氣度。
我相信分享其實能帶來教學相長的加成效益。例如,分享中有人提問、有人質疑的碰擊火花,都是我們不斷修正、優化的養分。
建立黃金人脈
創業的成功絶非一個人天緃英明才完成的,必須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事、同業,甚至更多的專家顧問願意提供給你許多不同觀點、資源整合,才能創造更多事業奇蹟。
創業面對的問題很多,除了要面對消費者習慣瞬息萬變、要意識到新的科技不斷創新、還要學習新的營銷知識。
創業不是只有埋頭苦幹就會成功,偶而應抬頭看看四周,看看遠方早已變化萬千的路途。
創業者的膽識
你的見識越廣、視野越寛、思維越新,又不吝分享,自然會吸引更多成功的人一起同行,成為所謂的黃金人脈,自然就有了相應執行決策的膽識了。
作者:余瑞銘 總經理

乙太未來商業顧問 總經理
社團法人中華流通顧問協會 創會理事長 / 執行長
中國生產力中心 流通顧問師班講師
桃園機場商店街 評鑑委員
微型鳯凰 / 中小企業處新創圓夢網 創業顧問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 顧問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委員
原民會產業價值計畫 委員
內政部高級專業人才國籍歸化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老店再造 委員
民國 90 年全國十大傑出資訊人才獎得主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資訊類、商業經營 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