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來臨,世界各國紛紛將數位轉型列入重點政策,數位經濟發展相關議題已成為顯學。數位經濟創新的本質改變,為透過資通訊科技的使用,帶動商業模式、服務的創新;企業需加強資通訊科技的採用,以驅動創新;企業與政府產生「數位落差」,民眾普遍使用資通訊科技時,政府單位仍無法透過資通訊科技完善提供服務,造成民眾與政府間的落差;新經濟型態需新法規支持:面對新服務與新經濟型態,政府須準備好能跟上時代的法規,更敏捷且更有彈性應對方式,才能成為企業的後援,支持企業發展創新。數位轉型的關鍵在於「善用各種新數位科技,不僅解決問題,並創造出新價值」。數位轉型不是一件工作,或是一個線性的過程,而是持續改變的歷程,是數位科技與組織發展策略、文化、能力持續的結合與碰撞的結果。數位轉型的旅程不斷進步、非線性、永不止息,簡而言之,其旅程可分為三階段,(1)數位化為將資訊、資料或流程轉換為數位格式的過程;(2)數位優化為透過數位技術、資料與網路互連改善既有作業活動;(3)數位轉型則為數位化與數位優化所產生的經濟與社會影響,如思維轉變、組織文化轉變、新流程、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商業模式、生態系、創新(圖1)。

台灣產業數位轉型量表(Taiw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dex, TDX)為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sociation, DTA)偕同台灣經濟研究院與資訊工業策進會共同開發,旨在發展適用於台灣產業的數位轉型量表,不僅協助企業了解自身數位轉型狀況,並作為未來發展方向的參考,促進產業升級與提升價值引導產業前進。建構此量表的過程中,團隊除借鏡各國發展國家級數位轉型量表之經驗及框架,也向國內各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請益,建立了數位轉型量表的架構,以期依據TDX架構(如圖2)所發展出的量表可真正貼合臺灣不同產業的發展與社會脈絡。量表的建構目的主要為協助業者發掘自身在「數位投入」、「數位成熟度」與「數位成效」三個核心面向的發展現況,透過比較分析與後續的專家輔導找到企業推動轉型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於2019 年出版「衡量數位轉型:未來發展藍圖」(Measur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A Roadmap for the Future),針對未來數位化時代所面臨的數位轉型衡量和評估的困境,提出了多項行動方案,並建議各國政府面對數位化時代,應利用完整的系統和統計數據,以及更多公開且可靠的資料支持政府的政策規劃與評估,以此因應數位轉型的衝擊與改變(OECD, 2019)。而「數位政府」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定義,是指政府善用數位科技與新興技術為社會創造公共價值。它是由政府相關單位、非政府組織、企業、社群和個人所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透過與政府的互動來支持、產生並獲取相關資訊、服務和內容,以共同創造其社會利益。
政府電子化與資訊化是一個至少發展40年的議題,到了數位經濟時代,「數位政府」取代了「e政府」。數位經濟提供新的技術、工具與不同的方法及管道。數位經濟也使人民對於一個便捷、簡單與聰明服務的標準愈來愈高,期待愈來愈深。因此,對數位政府真正重要的議題,不再是提供另一個「數位服務」,而是如何在數位經濟中提供一個「好的服務」。能運用政府機關數位轉型量表指標(工具)去瞭解自身數位轉型狀況,幫助政府瞭解自身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現況,進而進行思考發展策略,亦幫助內部組織調整與創造新價值。全球資通訊科技快速發展並且快速地透過行動裝置等媒介推展至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如何ICTs應用於公共治理,創造更大公共價值,使成為各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標。各國紛紛將數位治理/電子治理(E-Goverance)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
Valdés et al. (2011)考量傳統能力成熟模型(Classic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澳洲與加拿大針對服務遞送與數位政府的實務模型、數位政府計畫的全觀模型(Holistic approach E-Government Projects)、數位政府發展的模型以及一些其他為資訊系統與資訊科技治理目的有關的模型,整合發展出一針對機關組織數位政府成熟度評估的模型。(1)數位政府策略面向:願景、策略和政策;企業架構策略;資訊科技管理與組織;(2)資訊科技治理面向:資訊科技架構;投資組合和風險管理;資訊服務遞送;資產利用率;(3)流程管理面向:業務流程管理;續效管理;提供給民眾與企業的服務;互通性;法規遵循;安全與品質確保;(4)人事與組織能力:基礎設施與數位政府工具;知識管理;人力資源;變遷管理。
DTA透過研習班工作坊機會,以問卷調查行政院所屬中央機關負責數位轉型業務29位主管人員,其評估所屬機關有8單位仍處於將資訊、資料或流程轉換為數位格式的數位化程度,13位回答所屬機關有進階為透過數位技術、資料與網路互連改善既有作業之數位優化程度,只有27%的政府機關具提升數位化與數位優化所產生的經濟與社會影響,如思維轉變、組織文化轉變、新流程、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服務模式、生態系、創新數位轉型的程度(圖3)。

針對所屬機關單位而言,期望達到的數位成效優先排序為何(圖4),第一優先為操作性效益,如服務流程簡化、增加服務項目、提升服務滿意度、降低風險、降低成本等,其次為政治性效益(公民參與、透明與課責)與社會性效益(生活品質、信任、循環永續、自我發展)。

針對所屬機關單位而言,若要執行數位轉型工作針對「人」、「流程」、「技術」何者應「優先」(圖5),第一優先為「人」,如高層共識、組織能力,其次為流程(如內部流程、外部流程),最後為技術(如基礎架構、數據價值)。

另,就您所屬機關單位所言,數位政府應首重那些工作,其產生文字雲結果如下(圖6),資安、效率、簡化流程、溝通…等。

隨著後數位匯流時代(post convergence world)來臨,先進國家所關注的焦點,已從促進不同產業間的匯流,轉向如何藉由新興數位服務需求帶動基盤環境活用與厚實利基,以及使民眾及企業能夠具備適當的數位技能,以充分掌握數位機會。如何充分有效運用資通訊技術、優化既有流程並進而創造新的價值,正是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重要性與意義之所在,這也是世界各國在寬頻建設為基礎之上,積極投入的重點領域工作。數位轉型政策早已為諸多先進國家所重視,除了政府進行數位轉型之外,亦建立了相關產業數位轉型政策,並高度關注社會因數位轉型來的衝擊與機會。數位轉型是旅程,是持續改變的歷程,涉及多層次的過程。如: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數位轉型面臨到的挑戰包含缺乏轉型動能(move)、合作共創的思維、投資方向、整合方法以及轉型人才。
綜觀先進國家數位政府的發展趨勢,資通訊應用在公共治理的角色從早期「協助公共事務管理」演變至當前的「創新公共治理效能」,隨著數位經濟發展,更逐漸轉變「創造公共服務價值」的發展目標,運用新興技術優化政府服務流程、創新為民服務型態,滿足民眾需求,成為推動智慧政府重要精進方向,為加強政府數位轉型推動力道,加速我國公務機關數位轉型因應措施,建立以民為本服務之目標。除了持續投資數位基礎建設、深化資料釋出與應用、建構以資料為基礎的數位治理之推動策略之外,培育數位轉型人才也是政府推動數位轉型之關鍵因素,因此未來發展建議如下:
(1) 應持續及加強數位轉型思維及人才培育。
(2) 同時精進與運用數位轉型量表(TDX量表)提供政府公部門轉型指引。
(3) 可根據DTA發展出之ACE職能定義,培育數位轉型人才,即轉型架構師(Architect)、轉型顧問(Consultant)與轉型工程師(Engineer)之策略規劃。 (4) 編撰政府機關單位數位轉型成功個案研究case study,供數位轉型規劃運用參考。
作者:劉伯祥 博士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sociation, DTA) 資深研究員
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教授
作者:黃盈婷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