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位經濟平台的競爭模式來勢洶洶,更是主導經濟成長的最重要的力量,構成這一波數位經濟平台競爭模式的主要有5大項科技軸心,包含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社群媒體,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也是我們所稱的SMACi第三平台技術架構。企業軟體發展也不再只是系統導向,更趨向多元服務為導向,開始顛覆與重構各類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和商業模式。
什麼是SMACi第三平台的技術?
這一波數位創新和數位轉型的推動,數位化正在快速改變世界。連接到新的未被發現的業務數據,可以對其進行分析和使用,以提供更好的業務經營,更好的客戶體驗和更好的員工工作模式。數位化從協同工作通過數據分析的數位技術實現,為每家公司的整個價值鏈提供更好的結果。 如圖一這些數位經濟平台技術稱為SMACi (Social, Mobile, Analytics, Cloud and IOT)-社群媒體,行動應用,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

架構在這數位經濟平台上,有更多「創新加速器」的數位科技興起和應用,包括AI、AIOT、語音辨識、視覺辨識、邊緣運算、5G、智慧無人載具、元宇宙、下一代資訊安全技術等等,這些驅動力將是推動企業進行數位創新或數位轉型的重要推手,也可為企業數位創新或數位轉型增加更多如下價值服務:
- 強化組織工作效率、達成業務目標的效益及價值
- 以雲平台跨境服務創造競爭力
- 透過行動化服務及管理創造個人化體驗
- 推動業務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任務,以重構產品自動化價值
- 發展使用者驅動模式,創新或重構用戶服務及體驗價值
- 分析和預測企業洞察企業競爭力,以創新商業模型價值
哪些科技經濟平台在顛覆現有產業商業模式
從圖二所示,我們了解數位經濟平台的商業模式是引導現今經濟前進力量,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都有獨角獸的企業存在,已經是百花齊開的景象。

像 Uber Eats、Foodpanda已經是美食外送日常不可或缺的平台,Amazon、阿里巴巴已經是美國及中國最大的銷售平台,讓很多實體的小商店無法生存,改到大型網路銷售平台來依靠;而Airbnb創立不到10年就活躍於119個國家,挑戰全球旅館巨擘;Coursera、Udemy教育平台,已經可以引領優秀專業人全球開課,讓只有實體培訓的經營越來越困難,Netflix更可依據您的喜好,推薦您喜歡的影片。Line的電訊服務,讓電信公司的電話費營收招受巨大的影響,第三數位經濟平台越來越多元化,讓一些傳統公司受到空前的影響或受創,也讓有些傳統公司無法經營。
這些數位經濟第三平台經營戰爭,不是只有高科技公司或網路公司才能適用。連傳統公司也都在應用這些新興科技來改變經營,例如台灣大車隊也是跨過平台模式來經營,它透過網路APP,成功串聯計程車與用戶的需求,並鏈結了汽車維修、保險、團購、車廂廣告、行動通訊等服務,成為包羅萬象的服務公司。改變了產業既有的鏈結模式。
數位經濟平台模式是經濟平台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用新興科技把人、地、事、物、組織、資源匯流在一起,創造一個互相連動的生態網絡。
Covid-19疫情衝擊帶動數位競爭的興起
這二年多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對世界各國在生命安全,醫療體系,社會、經濟都產生巨大的衝擊;為了因應和病毒共存的生活、工作及社會活動方式,相關的數位科技相繼興起,希望營造一個友善的生活,工作環境,運用第三經濟平台技術在如下這些需求的數位服務就不斷興起。
- 零接觸經濟的興起: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線上學習、餐飲外送、線上遊戲、線上會議、e-Heathcare、串流影音、…
- 數位治理需求增加:數位健康與智慧生活(科技防疫、精準醫療、行動和雲端醫療)、數位科技與安全治理(物聯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數位創新服務(AI & Big Data)、…
- 遠距工作增加:在家工作、跨國工作、…
- 數位發展動能成長:雲端服務、智慧行銷、資訊安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
因應病毒共存的需求,透過SMACi成熟的數位平台技術,也不斷在創造新商業模式的動能。
不被滿足需求的商業模式怎麼找?
各式各樣的商業模式都有人在做,想要在競爭領域有一席之地,應該不斷找尋不被滿足需求的商業模式,再透過數位科技的投入,建置新興競爭平台模式,推動數位創新或數位轉型的力量。要推動數位化商業模式有幾點方向需要考慮:
- 數位科技衝擊對你的商業模式正反面影響有多大?(包括競爭對手在哪裏?創業公司從哪裏入手?受到威脅的收益佔多大比例?..)
- 哪種數位商業模式對企業未來發展最有利?
- 你的主要競爭優勢是什麼,側重內容?還是體驗或平台?
- 真正思索技術的優勢,尤其是第三平台數位科技技術
- 創新或改造企業所需的關鍵能力是那些?
這些找尋不被滿足需求方向,可以用一個有架構的流程來思考,可以分為需求識別和需求擬定二個流程執行(圖三)。
需求識別:透過不被滿足的商務問題聚焦,再分析市場和科技的需求,找出一個可突破的方向。
需求擬定:透過發散收斂的腦力激盪,找出可投資的商業模式和科技技術,擬定原型設計,後續可採用最簡可行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來進行概念性驗證(POC:Proof of Concept)。

透過數位科技找到不被滿足的獨特商業模式,可成為產業的獨角獸;一般企業以數位科技整合創新商業模式也可以在產業競爭站一席之地,善用科技加值商業模式創新或重構企業必走的路。
延伸閱讀
作者:劉德泰

現職:
1111人力銀行數位策略顧問
17Sharing.org公益知識分享平台發起人
經歷:
緯育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主任
經濟部工業局「國家型數位學習與典藏產業推動計畫」-協同計畫主持人
經濟部工業局「國際化軟體人才暨產業技師培育計畫」-計畫主持人
中華民國數位學習學會常務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