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二周的周五午后、是聯合創新加速器和新創相約時刻,看著這些新創風塵的從台北搭高鐵來到亞灣新創園,花上一整天時間上課取經,有些新創無論風雨每課必到。因此、對我們團隊而言,他們的信任是責任、也是承擔,經常我們苦思要端出什菜色(培力課程)、找哪些業者來分享,才能真正給力。
而這幾年,各行各業都在喊「數位轉型」,透過數位力翻轉商業模式?新創團隊何嚐不是從各種科技手段去到如何找到最佳商業模式?邀請我交情匪淺,在台灣早期推動數位學習、親手培力的Tibame團隊的劉德泰,以他對數位轉型的深刻的洞察,分享一堂很有感且數位力課程。
劉德泰的起手式就給了新創公司一個殘酷的事實:「五年後還能存活下來的可能只有1%,」、台灣新創成功出場率低、因此創業之初對公司闢畫好的商業模式與核心價值對非常重要。數位轉型不祇是口號,有清楚的步驟與實現方法,而且現在不做,在科技海嘯的狂潮下,產業可能不知不覺就被淘汰滅頂,更何況新創?
就像 LINE、Messenger翻轉了電信業者的命、Uber翻轉了計程車的命、各種Pay支付顛覆了銀行的命一樣,現在Chat .GPT革了更多產業的命。數位革命帶來的衝擊,從科技改變、營運的改變到服務、職能的改變,創新爆發和智慧創造速度超乎想像,劉德泰從產業觀點深入剖析,運用案例讓新創體驗到數位革命的威力。
從「機會」看這是一道門,新創來數位革命的是破壞式的創新,內部的數位力當然不可缺?有了數位力才能洞悉巿場,了解你的客戶。從行銷角度來看,新創的數位力要比企業更前瞻、創辦人要自行轉換思維。習慣用過去的眼光看巿場,或跟風起舞,帶著數據出招;找到你的客戶;你的巿場。
從數據力智化成創新服務、藏在數據裡的消費者洞察,是企業拿來開拓新巿場的重要依據,透過抽絲剝繭,找到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與慾望。台灣第二支獨角獸、巿值達14億的玩美移動,就是從試妝行為數據中慢慢發現遮瑕的需求日趨強烈,讓團隊興起開拓保養品市場的可能性,因此開始發展更多有關膚質偵測與保養建議的新功能。
讓「AI」幫忙規劃最佳外送路徑,這個創新的商模來自一群數學家應用數學原理與大數據分析,新創公司無限奇點開發AIR智慧調度派遣雲端服務,解決所有配送問題。從物流配送、共享機車、外送平台、多元計程車、瓦斯公司等,甚至工廠排程,從數據、AI找出最佳化路徑、降低每張訂單成本,這家新創解決客戶問題,同樣的在營運上也到最佳的機會。
就像一場馬拉松、剛開始人山人海、站在同一起跑點、但漸漸的、有人彎道超車,有人在陡坡加速,而真的可以比別人到達到目的,都是堅持到底的選手。數位力也是一樣,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延伸閱讀
作者:鄒淑文

智坊創客創辦人
聯經數位產業發展處總監
中華民國青創會講師
台北新創實驗室新創課座講師
工研院360度全方位品牌顧問師
聯合新創加速器策略長暨媒體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