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蒼鬱的古木枝條,看見天色寧靜極了,晚霞、山水、花草,一切因日光而得的顏色又都及時歸還了夕陽,…什麼全變得清清淡淡極為素雅的天青色…。它們溶成一串日落紫色的葡萄也溶在朦朧的一片中了,這醉人的一切是昆明雨季末尾時每晚可得的一杯美酒。」
「…學生們心上卻把圖書館、實驗室放在山野、市塵中去了。外文系的學生說:「…我非在躲警報躺在山上樹下時記不熟法文裡不規則動詞的變化。」社會系學生有走不盡的邊民部落要去。地質系的更不用說了,暑假初出發去西康邊境的旅行團尚未回來,近處的早已把海源寺一帶尋獲的三葉蟲化石整理完又出發去澂江看冰河遺跡了…。」
這是《未央歌》裡的昆明西南聯大。
我覺得有必要寫一小段西南聯大的故事。可能有點八股,可是因為想寫就寫了,反正將來可以再修改。西元一九三七年,北方起了亂,蘆溝橋事件暴發,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的南開大學,在湖南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但由於上海、南京相繼失陷,隔年臨時大學正式遷至雲南昆明,數百名師生徒步三千餘里,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定名為「西南聯合大學」,直到一九四六年〝五四〞才告結束,三校各自遷回平津,歷時八年。
這是歷史上的西南聯大。

現在的年輕人是屬於圖像的,是屬於虛擬世界的。對於文字和古老的故事缺乏一份熱情和感動。《未央歌》是我來不及參加的故事,在這樣的基礎上延伸出許多旁人無法參與的想像。尋找未央歌就變成了中國大陸西南探險的一個甜蜜的理由。
到昆明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開始尋找西南聯大的舊址,地圖上密密麻麻的簡體字,完全找不到任何線索,對於觀光資源豐富的雲南來說,西南聯大似乎只是一個歷史名詞,對於一個輕裝、遠道而來的年輕女子的探尋,個個都是不知所以、莫名其妙的回應,我對於這樣的不知惜福感到惱火,二十世紀末以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有著一切西方文明的商業建築以及品牌文化的狂熱,忘了自個兒身邊最珍貴的東西,我是那麼殷殷切切的來尋;那麼羡慕昆明人擁有的這些好山好水好文化。
後來多虧了好心的什貨店老闆,指引我搭上往雲南師大的公車,繞了好些胡同才找到。昆明雲南師範大學和雲南大學只隔了條一二一大街,師大左側的文昌巷內是昆明理工大學,以師大為中心點的這一帶學區,一直到圓通山和翠湖公園的腹地,就是鹿橋先生在《未央歌》裡描寫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及學生們活動的地方。原來《未央歌》於我,只是一部鍾愛的文學作品,我感受著那份熱情和理想,鹿橋先生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角們確有其人其事。現在站在這兒,文學和歷史的痕跡幾乎畫上等號,一切都變得那麼真實。
一二一大街上,書攤和小吃店挨著街邊一字排開,理工大學和師範大學在同一處腹地上隔鄰而居。四月的昆明正值春末夏初,陽光灑在舊書攤靠街邊兒擺的書架上,很有曬書的味道。我心想,也許可以在舊書攤上找到些什麼。
「你好!」向舊書攤的老人家示好。老人家抬起頭來打量一番,他的眼睛瞇得像一線天,黑框老花眼鏡訕訕地滑落在鼻尖,緩緩地低頭繼續打理他的小書攤。
「請問,您知道西南聯合大學在哪裡嗎?」我終於鼓起勇氣。
「啥?」老人家耳背,只大聲回了一個字。
「西南聯大,就是很久以前抗戰時候的一所學校」
「啥?西南聯大,早不在啦!」老人家擺擺手,示意我該放棄尋找
「我聽說在這附近,可是…………」
「去去,到學校裡去找,就在學校裡邊兒。」老人家嘴裡嘟噥了一陣,消瘦的身影躱進了低矮的書攤的陽光影子底下,看不見了。
於是我從雲南師範大學裡頭找起。
穿過文學院大樓和前面的池塘,亭台裡,學生正在K書,或者三三兩兩的有說有笑。騎腳踏車從身邊呼嘯而過的女學生,和愜意的校園生活劃上等號。走進校園的深處,曲曲折折的迂迴是我和西南聯大第一次見面的序曲。在雲南師大的校舍裡找到了「西南聯大教室舊址」的牌子,牌子掛在一幢小平房的白牆上,房子上了生鏽的大鎖,這大約是當年的舊教室,雖然年代久遠,卻怎麼看都覺得它的堅毅和不平凡。這一小塊地方被特意保存下來當作紀念,而當年學生們笑說的短小簡陋的校舍,如今都已經成為一棟棟的水泥高樓,往對面理工學院的小路已經湮滅,找不到小童的花園,大宴和伍寶笙的池塘;校園蓮花池塘邊上,學生們散散地或說笑或讀書,僅僅只是這樣,站在這裡也仍然嗅得到當時學子們熱情的空氣,如果人生可以選擇,我多麼希望成為當年西南聯大的一份子,可以認識像小童、大余、伍寶笙和藺燕梅這些熱情的人。
從雲南師範大學往南走,很容易找到翠湖公園,昆明人叫她做「點綴春城的綠寶石」,實在恰當極了!她正是「湖如其名」般的翠綠,從遠處看,反照出一層矇矓的綠色,贏得昆明人的鍾愛,這些是觀光客或旅人到不了的地方,是昆明人茶餘飯後休憩散步的地方。午后就只是淡淡的氣氛,蟬鳴,素雅清靜,人們頂喜歡在這兒低聲切語,靜坐讀書,不管傍晚或清晨都可以看到絡驛不絕、悠閒散步的人潮。翠湖的東南西北四個角上都有風情各異的亭台,「水月軒」、「葫蘆島」、「來爽樓」每個亭樓的名字都充滿了詩意,好像有一個故事在後頭蠢蠢欲動。它們不僅僅只是小小的亭台,因為翠湖實在大的緣故,角落上的亭樓也不可小覷,小橋流水,十分精緻具有情調;翠湖湖心蓋了一座亭樓,就取名「湖心亭」,據說是將原有的放生池周圍改建成現在這個具有濃厚江南庭園色彩的樣子。
「春城無處不飛花」,昆明四季如春,亞熱帶繁花爭豔,因而得了「春城」這個名字,給人一種暖暖的、充滿顏色的感覺,一知道這句話形容的是昆明,就慶幸血液裡因為父親的緣故而多少有這兒的味道,迫不及待的與它產生關係。下飛機的時候,陽光普照,才一直懊惱著帶錯了衣服,搭車到下榻的飯店有一段路,沿路上到處都是建設的口號和標語,穿過最熱鬧的市中心,到處都是人潮。中國大陸的現代建築在我眼裡,一向是方正、粗俗而霸氣的,像炭筆勾勒的素描圖畫,沒有人氣,唯一的點綴是方正的廣告看板同橫掛在大樓白牆上,寫著〈做春城文明人〉的紅布條,那紅的十分刺眼,然而到底是相由心生,因為喜歡著昆明,它的一切便無處不可愛。
延伸閱讀
作者:趙金玲(Eileen)

現職:
卡內基教育集團 (Carnegie Learning)旗下Fast ForWord 大中華區副總經理
經歷:
台灣雙擊 (DoubleClick) 行銷總監
奧美互動 (Ogilvy One) 客戶總監
緯育公司 (Wiedu) 行銷總監
台灣經濟研究院 文創產專案行銷組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