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鋒刃的極限

一把斧頭能夠劈出比自己的鋒刃還要窄的柴嗎?193奈(納)米波長的光束能夠切割出7奈米的線寬嗎?

當拜登總統聽到中芯國際居然能夠用成熟製程的DUV(deep ultraviolet)光刻機,生產出先進制程的7奈米芯片,因擔心可能用在國防和軍事上,立刻決定對中國做出更苛刻的半導體生產工具出口限制,甚至徹出所有本國人才。這決策對未來全球經濟的巨大影響暫且不談,咱們且來看看這麼寬的波長,怎麼能切出這麼窄的線距。

首先要知道,半導體製程的7奈米,指的是最近的半綫距(half pitch),所以最小綫寬其實是7×2=14奈米。而193奈米的深紫外光束,它能夠切割的最小寬度,根據光學原理是其半波長,也就是約96奈米。換句話說,它可用來直接切割96/2=約45奈米的製程。這離7奈米至少還有6倍的距離,它是怎麼辦得到的?

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在塗在晶圓上的光刻膠(photoresist)。由於光刻膠在光波的波峰處溶解最多,在其他地方溶解較少,利用這個差異的特性,原來的光束可以在近波峰處,切割到比半波長更短一倍的線寬,而達到1/2寬奈米的製程(見左圖,來自EDN Taiwan)。

工程師發現了這個特性之後,很快的就聯想到用多重曝光的方式,將曝光部位移動1/2線寬再曝一次,達到1/4寬奈米的製程。再配合其他如沉浸式光刻(immersive lithography),利用水的折射係數提高精准度,就可能達到7奈米。

這個辦法說來簡單,其實有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必須要剛好在1/2綫寬的位置上再曝光一次,校準的問題不好處理。可敬的工程師們不眠不休,又開發出了一個用側牆轉移(side wall transfer)的自我校準方法,讓線間自行對齊,解決了校準位置的問題(見右圖,來自Wikipedia)。

在昂貴的EUV(Extreme Ultraviolet)光刻機大量使用以前,其實連早期TSMC的7奈米製程,也曾經使用這種DUV+多重曝光方式,換句話說,中芯國際的7奈米製程並非首創。然而比起用先進製程的EUV,由於必須多重曝光,又要克服校準的問題,所以良率會比較低。

EUV光刻機的波長是14奈米,如果193奈米的光刻機,經由工程師們的創意和努力,都可以刻出14奈米的線寬,那麼具備14奈米的波長的光刻機,它的未來當然可以期待。值得一提的是,EUV光刻機雖然先進,但是因為價格非常高,從成本效益觀點,DUV光刻機的需求,在7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還是很大量的。

美國政府由於擔心全世界的先進半導體供應鏈,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遭到破壞,所以要TSMC在亞利桑那州蓋5/3奈米廠。在全世界半導體生產的供應鏈上,臺灣提供的不是軟體,不是機台,也不是材料。我們提供的是高品質,肯吃苦耐勞的工程師。

所以對美國政府來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尤其是不眠不休,鞠躬盡瘁的工程師。

延伸閱讀

區塊鏈的世代交替

秒殺網站如何不被秒殺

魔球的魔術究竟在哪?

統計分析與我何干

病毒也懂深度學習

AI可以讓金庸復活嗎?

黃金比例與十二平均律

文字產生圖像的魔術

作者:陳少君

經歷:
在矽谷創業20年,後因照顧父母回國服務。
曾任長鑫存儲CIO/VP
曾任資策會數教所資深總監
曾任台灣佳能資深技術總監
曾任浩鑫資深技術總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