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續發展–ESG、SDG、CSR、碳權的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ESG

ESG:是企業、社會、公司治理等英文單字的縮寫,詳細的內容為:

  • Environmental(環境)包含能源使用管理、廢棄物管理、氣候風險、天然資源稀缺、污染及廢棄物等,與環境相關的內容。
  • Social(社會)包括勞工問題、資訊安全、產品責任、風險利益,或是員工健康與安全管理、行銷管理、資安隱私權維護等等。
  • Governance(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與行為的各種議題,像是董事會素質與成效、風險管理、商業道德、供應鏈管理等等。

Commitment(企業承諾):原本ESG只有提到上面三個面向,近幾年有人認為企業承諾很重要,也該納入企業的社會責任裡。因為企業對內部員工、外部上游供應商、下游出貨商,都應該友善對待、提供良好的品質及服務。

而有多少投資人會考量企業的ESG風險? 有65%投資人每週至少關注一次ESG 評比,而且投資人認為DJSI 的 ESG 評比品質最好,而什麼是 DJSI ?

  1. DJSI是美國道瓊公司與瑞士的SAM永續集團於1999年9月8日所共同推出。該指數成分股之篩選主要係以道瓊全球指數中2500家公司作為篩選對象,包含61個產業之領先公司,目前所涵蓋的家族指數共有九大類。其以結合經濟、環境與社會三個面向的準則去評等企業在策略、管理及行業別特定要素等方面的永續商機與風險,而依指數不同篩選出永續績效為前10%~30%的績優公司。
  2. DJSI評等的考量準則區分為經濟、環境與社會面,其資料來源以問卷為主要基礎,再配合下列幾項:
    • 公司文件(整合性報告書、永續報告書、環境報告書、健康安全衛生到告書、社會面報告書、年度財務報告、與公司管理有關的特定報告、或其他相關文件資料)
    • 媒體、利害相關者報告或其他公開資訊
    • 個人對公司的接觸

二、什麼是SDG

SGD: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表一、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三、什麼是CSR

CSR:企業要替股東創造更大的利益,還要兼顧所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權益。利害關係人就是跟企業運作有關的所有人,從內到外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消費者、社區、國家、與自然環境等。

企業不只是獲利的工具,更應是負責任的公民。未來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將是社會的領導力量。沒有落實CSR的企業,很難再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可以說CSR已經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現今大家把ESG當成CSR的進階版。

四、什麼是碳權–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

為避免氣候災難加劇,全球升溫幅度,必須控制在1.5°C內,其必要條件─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已經成為全球共同目標。碳定價制度被視為邁向淨零排放不可或缺的經濟工具,其透過「污染者付費」原則為碳排放定下價格,不只能提供經濟上的誘因,更能達成實質減碳效果。截至2021年,全世界已有64個碳定價機制正在實行, 管制約21.5% 的世界碳排量。隨著碳定價制度被廣泛採行,台灣跟上世界腳步,期望在2050年邁向淨零排放。2021年下半年以來,有關《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的修法工作正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其中,有關「碳權」的討論尤其牽動企業的神經,許多人忙著打探可以哪裡買到碳權,或是各種綠色方案能否透過碳權轉換成收入等等。

我們首先需要認知到:所謂的「碳權」,來自兩種不同碳定價機制,一是政府法令規範的「總量管制與交易」(碳交易),二是「碳抵換機制」;前者是交易政府發放的「排放配額」,後者是減碳投資開發所得的「減排量」。世界各國碳交易市場都是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總量管制與交易」和「碳稅(費)」都是經濟學教科書上的碳定價機制,學理上可以達成相同效果,但因為「價格」和「數量」不能同時限制,所以兩者互斥,通常會擇一採用,而環保署目前規劃是先採用碳費。
不管是碳稅還是碳交易,重點是為碳「定價」,讓污染者付費,交易與否、如何交易,都只是手段

CBAM趨勢成形

歐盟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引起全球關注。預計2023年逐步實施「碳盤查」,2026年開始要求部分進口商品購買「碳權」以防止「碳洩漏」。

歐盟碳定價機制 – 碳交易–排放(或碳)交易制度(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是歐盟綠色政綱 (Green Deal),實踐2050年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的重要市場工具。

  • 根據歐盟CBAM草案規劃,碳關稅並非固定費率,而是依照產品進口前一週的歐盟碳交易市場價格計算,要求進口商須購買碳排憑證。2023~2025年為過渡階段,只會要求進口商申報排碳量,2026年起則會實際徵收進口產品的碳關稅。
  • 歐盟綠色新政(Green Deal),已制定 2030 年減排55% (相較於 1990 年排放水準),並在2050 年成為淨零排放 (或氣候中和) 國家,並制定【55配套方案】 (Fit for 55 Package) (2021/07),CBAM即是其中一項措施

碳盤查相關管理系統

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 可被定義為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一般大家瞭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的差異之處在於從消費者端出發,碳足跡盤查 ,是提供可信度的基本來源,有了這項盤查,管制機關、客戶、員工、股東、潛在投資人、環保團體、媒體,甚至是競爭對手,將確信組織碳足跡計算的準確性、完整性及透明性。而碳盤查相關管理系統如下:

  1.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
  2.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
  3. ISO 14046 水足跡查證
  4. ISO 14064 溫室氣體排放查證
  5. PAS 2060/14064-2 碳中和/抵換
  6. ISO 14067 碳足跡標準
  7. CSR/CDP/DJSI 企業社會任

企業推永續發展,應該透過科技研發推動能源轉型,綠能供應鏈轉型,減碳淨零,ESG法治管理要落實,以提升企業永續經營成長與產業競爭力,而首先要重視企業整體對ESG基本觀念認知提昇,讓ESG、綠能、減碳排放變成企業的DNA。

參考資料

1.ESG是什麼?值得投資嗎?最完整的ESG投資懶人包
2.國立台東大學-綠色國際大學
3.CSR@天下
4.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一次搞懂關鍵字CSR、ESG、SDGs
5.數轉零碳網站
6. 什麼是CBAM? 排碳者付費當道 看懂歐盟碳關稅的全球影響

延伸閱讀

談數位轉型前,2大構面數位成熟度指標你做了嗎?

「企業數位轉型能力健檢表」實務篇

數位科技與商業模式的距離

作者:劉德泰 整理撰寫

現職:
1111人力銀行數位策略顧問
17Sharing.org公益知識分享平台發起人
經歷:

緯育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主任
經濟部工業局「國家型數位學習與典藏產業推動計畫」-協同計畫主持人
經濟部工業局「國際化軟體人才暨產業技師培育計畫」-計畫主持人
中華民國數位學習學會常務監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